質子交換膜超百億市場空間 國內企業加速高端突
質子交換膜超百億市場空間 國內企業加速高端突破和量產
國電投氫能公司30萬平方米質子交換膜生產線近日宣布投產,這是國內首條全自主可控的生產線,打破了國內質子交換膜市場被國外廠家長期壟斷的局面。業內人士指出,質子交換膜下游應用廣泛,主要應用于氯堿工業、燃料電池、電解水制氫與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,雖然外資產品占比90%以上,但國內部分企業已經實現技術突破和量產,國產替代市場空間廣闊且勢不可擋。中信證券的研究測算則顯示,預計2030年質子交換膜需求量約2640萬平米,市場空間可達132億元。
質子交換膜直接影響燃料電池成本和性能
據了解,質子交換膜是氫燃料電池中膜電極關鍵材料(燃料電池電堆膜電極由質子交換膜、催化層和氣體擴散層組成),直接影響著燃料電池的性能、壽命和成本。國外膜電極供應商及豐田、本田等乘用車企業都已具備膜電極批量自動化生產線,單線年產能在數千平方米到萬平方米級。由于國產膜電極的設計與制造缺陷較多,產出的膜電極的功率密度、耐久性和貴金屬鉑使用載量等技術參數都有待于進一步提升,所采用的關鍵組件材料大都還依賴進口。
而從氫能產業鏈的價值分布看,質子交換膜的地位也較為突出。燃料電池系統作為氫能車的心臟,占到氫能車成本超過 60%比例,而電堆成本在電池系統中占比同樣超過 60%。國信證券的研究進一步表明,在電堆組成成本方面,質子交換膜成本占比16%,氣體擴散層成本占比12%,雙極板成本占比23%,催化劑成本占比36%。
而從全球各技術路線的燃料電池實際裝機量情況看,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裝機量占比近幾年保持在 75%左右水平,是當前技術成熟度最高,裝機量占比最高的燃料電池技術路線。
截至目前,我國氫燃料電池正處于商業導入期。我國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》預計,2020、2025以及2030年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目標為1萬輛、10萬輛以及100萬輛。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,隨著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加速,預計質子交換膜需求量約2640萬平,市場空間可達132億元。質子交換膜電解槽裝機量快速啟停,與可再生能源發電適配性優越,預計于2030年質子交換膜電解槽裝機量約為20-25GW,所需質子交換膜用量約為95-170萬m2,市場空間可達4.8-8.5億元。